Skip to content

前言

  1. 题量:10/15道题
  2. 目标:50%~100%

一、是什么?

  1.   “政治理论”作为一个单独板块进行考查,其实就是把以前的,并增加题量,预计在10题左右,原来的常识部分减少至10题左右,政治归政治,常识归常识,题目区分更加清晰了。

  2.   新增“政治理论”的出题方式不会变,仍然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告中明确提到“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”,所以,在出题的过程中,不再是简单的偏记忆的题型,大概率是用理论去指导问题的分析和解决。

二、考什么?

  1.   大概内容为:,如: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、党的创新理论、党史党建、实时政治(各大会议、讲话、年度文件...)等等。
  2. 出题方式
    1. (1)细节题,直接考察大家的记忆能力,匹配对应题居多。
    2. (2)理解题,需要大家对方针政策充分了解,之后进行判断。
    3. (3)关联题,以时政为背景,考察常识的相关内容。

三、怎么学?

  1. 1、掌握重要会议、重要文件、重要讲话...比如二十大、党的创新理论。可以舍弃细枝末节的背诵,但要试图去理解政策背后的用意。

  2. 2、多看每月时政,磨磨耳朵,虽然内容多,但只需要有个印象即可。每月时政B站有很多老师更新,搜一下就出来了。

  3. 3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主要以理解性考察为主,题干材料通常为某种现象、典故、名人名言、诗句谚语、领导人讲话、国家实施具体的措施做法等,让大家分析其中蕴含的原理。

  4. 4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,常见考点。主要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。建议重点关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法治思想、文化思想、生态文明思想、外交思想等。

  5. 备考方式

    1. (1)可以自学。每日积累+多次翻阅+考前冲刺。

      1. 每日积累。每天花 10-20 分钟时间进行积累,具体时长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调整;先抓重点保住基本得分点。
      2. 多次翻阅。利用各种零碎时间多次翻阅笔记,增加印象;
      3. 考前冲刺。翻阅之前的笔记重点。
    2. (2)积累思路。先理解再记忆。

      1. 政治理论一般具有很强逻辑性,一个文件或一段讲话,可以先梳理文段结构,清晰认识大概讲哪些方面,每个方面大概讲哪些点,点与点之间有没联系。
      2.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,有助于言语理解和申论备学。
      3. 简单举一个例子。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;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;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;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;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。
      4. 可以这样帮助记忆:很明显我们国家人口多,要大家一起富起来,富起来也就是物质有保障;有保障之后,就需要考虑与精神层面结合了,精神和物质都满足了,需要往更大的方向,考虑与自然的关系,考虑和平发展道路,
    3. (3)可以找课程学。讲重点,效率高。

      1. 一般课程都会讲重点,有助于高效备考。但自己也要熟悉考情,避免给不合适的课程误导;
      2. 另外学完之后也要多翻阅,不然很容易忘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