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前言

  1. 题量: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,近五年(2020-2024年预测)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总题量一直维持在40道左右。
  2. 题型分布:言语理解部分主要包括逻辑填空、片段阅读、语句表达和文章阅读四大题型。其中,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是题量最大的两个板块。副省级试卷中,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各占15道,外加两篇文章阅读(共10道);市地级和行政执法类试卷中,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各占20道。
  3. 基础目标:正确率在70%以上
  4. 进阶目标:正确率在80%以上

什么是言语理解与表达?

  1. 首先,要正确认识“言语理解与表达”的本质。它绝非简单的语文测试,而是要求考生高效、精准地理解文字材料,同时能够准确、恰当地表达思想。这意味着你需要掌握从材料中快速抓取关键信息、理解深层含义、概括中心思想、推断隐含信息以及判断作者意图等多方面能力。

如何学习?

扎实基础知识

  1. 词汇积累

    1. (1)成语积累:积累一定数量的真题出现的成语,理解其含义、用法和感情色彩。
    2. (2)实词辨析:对近义实词进行集中学习,关注它们在语义轻重、搭配对象、范围大小等方面的差异。
  2. 语法知识巩固:复习句子成分(主语、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),能够准确分析句子结构。

掌握各类题型技巧

  1. 片段阅读:包括中心理解题、标题拟定题、上下文推断题和细节判断题。先读问题,阅读文段,一定要搞清楚文段行文脉络,这样能快速定位文段话题/总论点,围绕话题/总论点再根据结构分析去解题。
  2. 逻辑填空题:一直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必考题型,而且难度是几种题型中最大的。其实题目本身的难度是一方面,考生主观上的解题误区也是该题型出错率高的原因。
  3. 语句表达:涵盖语句排序题和语句填空题。
    1. (1)语句排序题先确定首句,一般背景介绍、提出观点、下定义的句子适合做首句,而指代不明的代词、关联词后半部分开头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。然后通过关联词、代词、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等线索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。
    2. (2)语句填空主要分析空缺处所在的位置和前后文的逻辑关系。

提高阅读能力

  1. 多读多练:增加阅读量,每天阅读一些高质量的文章,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、光明日报的时评、《半月谈》杂志等。在阅读过程中,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,学会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和关键信息,还能积累申论素材,两全其美。
  2. 学会略读和跳读:在考试中,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文段,要学会略读和跳读。略读一些举例、解释说明等非重点内容,快速定位到文段的重点部分。例如,当看到“例如”“比如”等词语时,可以快速跳过后面的例子,直接关注例子前后的观点内容。

强化训练

  1. 限时训练,模拟考试环境,进入这一阶段,除了继续深化理解能力,还需关注解题速度。设定30分钟完成40道言语理解题的目标,逻辑填空和片段阅读及其他题型合理分配时间。

题型创新

  • 近年来,言语理解部分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,如上文推断和修辞等。考生需要关注题型变化,掌握新的解题技巧和方法。